发布时间 :2016-01-19
走进北京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 ,一座座白色建筑既具有老厂房的年代特色,又充满现代设计元素,整个园区就像一座时尚的花园 。
这座由原京棉二厂旧厂房改造建成的园区 ,不仅是CBD-定福庄文化传媒走廊的黄金节点 ,也是老工业转型发展的典型例证 。8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组织记者来到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探索这家老国企的文创产业发展历程。
老国企变身文创产业聚集地
在工美珠宝公司的一间工作室 ,玉雕大师连松智正在精心雕琢一个狮子形状的纪念章。她介绍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公司设计了一系列抗战题材的印章,她正在做的印章形状就是卢沟桥的第156个狮子 。她告诉记者 :“因为有历史纪念意义,最近订购这款印章的人特别多。”
莱锦文创产业园内有170家文创企业,涉及传媒、美术工艺、影音娱乐 、游戏等各个领域 。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 ,这里环境优美安静 ,适合创作 、设计和工艺制作,也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2008年园区还在建设时 ,我们就决定搬进来了 。”东方风行集团副总经理夏骄阳说 ,“作为文创企业,我们需要一个自由 、开放 、宽松的空间 。”
这里的每一个拐角 ,都写着历史 。记者看到,园区原有的280米长的大厂房被设计切割为一间间工作室 ,每间都各具特色。
园区运营部经理程淑洁介绍道 ,这里曾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国产设备 、规模最大的棉纺织厂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纺织业产能过剩 ,京棉集团转型发展 ,将京棉二厂遗址改建为文化产业园 。2011年,随着第一批文创企业的入驻,老国企的旧厂区焕发了新活力 。
文创产业成为未来经济新亮点
从昔日棉纺业中的骄傲到今天创意产业园中的翘楚,莱锦文创园的探索与创新 ,走出了一条老企业的完美转型之路 。
近年来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朝阳区3万平方米以上的文创产业园区有80多个 。2009年 ,CBD-定福庄文化传媒走廊成立 ,2014年产值已达到1800亿元 ,今年走廊里新增的5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几乎均由老厂区改造而来。
北京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办公室副巡视员陈永平表示 ,北京支持建设更多的文创园区,推动文化企业发展。如今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要求下,北京治理“大城市病”、缩减城市功能的决心坚定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维 ,坚决淘汰落后产业,将不适合的产业迁出,文创产业拥有活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陈永平说。
据介绍 ,2015年上半年,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70% ,其中文化产业占13%以上 ,仅排在金融之后 。目前 ,北京市已有20个文创功能区 、16万家文创企业 。
陈永平介绍 ,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许多高校、研究所、出版社、文化企业等聚集,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将来,要探索更多积极措施 ,弥补短板,健全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 ;科学布局 ,优化产业空间结构 ,培育首都经济的新竞争力 。
(本报北京8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