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8
2015年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断崖式下跌的复杂形势下,央企效益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步入“十三五”,国企调整 、创新 、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在国企改革“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 ,调动起各方积极性,特别是企业家、创新人才 、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尤为重要——
1月15日至16日 ,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2015年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2016年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十三五”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将围绕哪些目标展开 ?将推出哪些改革新举措?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在工作报告中一一做了解答 。
效益降幅得到遏制
“2015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稳增长形势最严峻 、情况最复杂 、任务最艰巨的一年。”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
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断崖式下跌 ,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效益同比下降6.1%,但运行指标稳中向好 。从中央企业运行情况分析看 :一是利润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中央企业效益降幅从1月至2月的32.4%收窄至年末的6.9% 。扣除石油石化企业因素,中央企业利润增长7.5% 。二是多数企业效益稳定 。106家中央企业中,99家企业盈利,37家企业利润过百亿元 ,28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30% 。三是运行质量稳中有升 。中央企业全年毛利率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四是对国民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 。就业人数保持稳定 。
与此同时,2015年,国有企业改革在积极稳妥推进中取得突破性进展,“1+N”文件体系基本制定完成 。有关中央企业稳妥有序推进落实董事会职权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地和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序发展,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化 ,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 。中央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扎实推进,总数达到85家 。
此外 ,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 ,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大 。国务院国资委初步研究形成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 ,并全面清理规章规范性文件 ,共宣布废止和失效33件 。
改革发展任务更艰巨
新常态下,国企调整 、创新 、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
资料显示,2003年至2011年,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利润年均增长22.9%。其中 ,中央企业收入和利润年均增长分别为20.1%、19.4% 。2012年以来 ,尽管不断加大稳增长力度,但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始终在低速区间徘徊,压力逐年增大 ,去年全年出现了负增长。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增长速度下来以后,原来高速增长掩盖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会逐渐显露出来 ,一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
另外 ,结构调整带来巨大挑战 。国有企业资产结构仍然偏“重” ,其中不少又处于产能过剩行业和产业链中低端。有关分析认为,2012年以来,国有企业效益下降 ,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产能过剩行业效益大幅下滑的影响 。以中央企业制造业为例,制造业占用中央企业国有资本规模最大,从业人数最多,2012年至2014年年均国有资本收益率仅为3.9%,且呈逐年下降态势。
“十三五”时期 ,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结构性问题 ,主要表现在有效供给总量 、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总量 、需求结构的变化 。另外,动力转换也带来巨大挑战。过去那种主要凭借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一些企业出现不适应 ,甚至迷茫 ,快速扩张时期一些“不错”的投资和并购项目 ,现在有的成了“包袱” 。
会议同时也指出,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 ,也要看到积极有利因素 ,要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
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
会议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和要求:一是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 、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 ;三是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 、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 ;四是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实现“十三五”时期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目标,必须做好六篇大文章 ,即: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 ,通过开放合作扩大发展空间,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通过提质增效提升发展水平 ,通过加强党建为发展提供保障。
为此 ,2016年 ,国资国企改革将着力做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积极处置“僵尸企业”、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工作 。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 ,国有企业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要渡过难关 、战胜困难,更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 ,特别是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 、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为企业家营造宽松环境 ,用透明的法制环境稳定预期 ,给他们以定心丸。对创新人才 ,要调动其积极性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对各级干部 ,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 ,既坚持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也要重视正面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旗帜鲜明地给那些呕心沥血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