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07-22 原文作者:李 彬
事件:
7月15日 ,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公布了开展“四项改革”试点名单,六家中央企业纳入首批试点 。其中中国建材 、中国医药成为了首批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 。
这四项改革试点分别为: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 - 人生就是搏!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 、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中选择2家—3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
据介绍 ,此番试点将因企制宜实行“一企一策” ,由企业提出试点方案,牵头厅局与试点企业进行对接 ,确 ?刹僮 、能落实、有突破 、出经验 ,对企业的方案经专项小组研究后 ,提交国资委改革领导小组审议 ,成熟一个,审议一个 ,实施一个。
国资委鼓励各项试点能率先突破的就不等不停 ,先行先试。对于对试点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提出,在不越法律法规“红线” 、不碰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多开“绿灯”,少踩“刹车” 。
解读:
国企改革不能再等了。
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资改革思路已过去8个月,国资改革方案因各方意见分歧,迟迟不能出台。此次国资委出台的央企“四项改革”试点终于迈出实质性一步。
从目前公布的四项改革试点内容来看 ,这些都非新领域:如绝大多数国企母公司已多是控股投资公司 ,即国有资本运营的框架大都已搭建而成 ;如混合所有制 ,原则上所有上市国企都属于混合所有制 ,而今年以来多家央企先后公布了混合所有制试点方案 ;又如董事会制度,其实自2005年就开始试点运行外部董事制度等等。
然而,过去一系列的国企改革虽都有阶段性成效 ,但离决策层和市场的预期依然有着不小的距离 。对国资改革的具体内容 ,不仅各方专家意见不尽相同,有时部委之间的意见也不一致 。比如 ,对于国有投资运营公司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模式;对于混合所有制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机制与国有企业有哪些根本区别等 。正因此 ,国资委或许希望通过试点,有选择性进行突破,规避风险,积累经验 ,更好地解决矛盾 。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试点是改革落地的关键意义 ,也标志着改革进入顶层设计和试点同步阶段 ,想法是摸着石头过河,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深化改革。他指出“试点将以局部带动全局 ,带动更多国企主动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国资改革会等着看这些试点报告 ,然后再全部推广。而是在每家公司的试点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一企一策来推进改革。
这也意味着 ,从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 ,国企国资改革仍处于“摸石头过河”的路上 ,目前可行的改革路径仍是探索。
不过 ,从此次试点的思路来看 ,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了 :当前的国资国企改革 ,正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定位 ,探索国资管理新范式,而非拘泥于主导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运营 。
接下来 ,如何遵循刚刚敲定的改革思路,有序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更多需要的是改革担责和改革魄力问题 。
(本文章摘自7月22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