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03-24 原文作者 :陈 璐
这段时间,总有民营企业家向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达自己心里的不踏实 ,他们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但是 ,“如果国有企业还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我们怎么跟他合作 ?合作会不会把自己弄丢了 、卖了?”
在近日全国工商联举行的“中国民营经济大家谈”上,厉以宁专门谈了和国企合作要有“信心” 。他说 ,国有企业改革正在深化,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长期存在的国有企业。
目前 ,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分为两类 ,一是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重在投资的资金进进出出 ,通过资源配置把国有资本用在最有效的地方 ;二是要让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企业,“所有制”可能各种成分都有 ,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破除某些行业的垄断是不能变的 。
在这种趋势下,他认为民营企业一定要跟上世界两大趋势 ,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
首先应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过去经济学中一直谈生产配置效率,但现在更重视资源配置效率。假设投入是既定的 ,A方配置资源产生A效应 ,用B方来配置资源可能会产生B+1效益,这就是投入总量不变 ,配置资源之后产生的新效率 。这使得经济学也产生变化 ,开始重视产权重组 、产群交易平台、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因为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效率最佳平台。
他着重提到了过去企业对非生产人员的误解。长期以来,企业把从事融资、筹资 、人事组织 、宣传 、行政管理工作 ,这些不在生产第一线的人员都看成非生产人员 。但是 ,资源配置效率出来以后就变了 ,这些人都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例如 ,“没有融资 、筹资人员,你能利用好资本市场吗 ?能有产权交易的场所吗?不会有的 。” 厉以宁认为民营企业有了这样的理念以后会有转变。
同样,分配方式也在变化。从前的分配方式是认为创造出的财富主要归功于物资投入者 ,是物资资本的投入者和人力资本的投入者合作创造了财富 ,而人力资本的投入者只能从工资成本中取得工资报酬不合理。厉以宁认为 ,共享利润,产权激励、员工持股 ,所有这些是人力资本应该成为利润一部分的分享者,这就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
厉以宁说 :“苹果不是乔布斯他个人才能的结果,而是苹果有好的制度 ,其中包含着产权激励制度,在产权激励制度下有针对上万研究人员的机制,把这么庞大的队伍调动起来 。这是每一位企业家都要重视的。”
此外,厉以宁认为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有产权清晰 、产权维护的意识 。民营企业家在当初中国的夹缝生存环境中 ,因产权不清晰产生了很多问题 ,现在要保护产权的前提是产权清晰。民营企业家要尽早把产权清晰 ,将来才会无后顾之忧,不然将来迟早有一天会带来问题 。
(本文章摘自3月24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