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大白菜4块、4块 !”
新鲜小米辣直逼50元一斤 ,为何“辣”那么贵?
3月21日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奥北农贸市场内 ,蔬菜摊主孙建国一边叫卖,一边麻溜地拿菜、称菜 。市场内,“微信 、支付宝到账”的提示音此起彼伏。
部分果蔬价格上涨
菜价总体平稳
3月以来,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 、面广、频发的特点 ,保供稳价面临一定压力。国内部分水果 、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有所上涨。
“都是疫情闹的 !”说起蹭蹭上涨的小米辣价格 ,卖菜的李大姐道出原委 ,近期油价上涨 ,运输成本增加 ,一些南方的水果 、反季节蔬菜过不来,但像长茄子 、黄瓜 、土豆这些大众菜价格平稳,总体波动不大。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 ,近期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截至3月16日,36个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粮食价格较一周前上涨0.4%,食用油持平。
不过 ,猪肉价格这两天略有波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 ,截至3月23日14时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8.16元/公斤 ,比22日上升0.9% ;牛肉78.36元/公斤,比22日上升1.0%;羊肉70.81元/公斤 ,比22日上升0.5%。
居家办公、小区封闭……疫情下的上海,一觉醒来,发现全世界都在抢菜。
“不必焦虑 ,也无须恐慌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受疫情防控影响,一些城市因小区封闭,短时间内购买需求激增,各大商超补货不及时 ,会出现价格上涨现象,但这只是暂时的 。总体看,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蔬菜供应充足平稳,生猪生产提前恢复,渔业生产稳定,水产品产量充足。所以 ,从供给基本面看 ,国内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 。
各市场主体积极发挥
自身优势保供稳价有力
由于全国多地疫情反复,各市场主体积极发挥作用 ,保供稳价有力 。国内粮油食品主力军——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保供预案,发挥保供产业链优势驰援战“疫”,并协同当地政府构建疫情期间产品应急保供机制,保障米面油肉乳水罐头等民生物资供应不断 ,成为疫情期间民生物资安全的“压舱石”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了解到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在应急保供领导小组的指挥调度下第一时间驰援吉林省 、内蒙古自治区抗疫工作 ,积极发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优势,全力保障两地米面油肉乳等民生物资供应不断、质量不降 、价格平稳 。
同时,今年以来 ,现代牧业原奶供应价格平稳 ,因疫情和国际局势导致的成本上扬基本在公司内部消化。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各市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做到不哄抬物价 、不囤积居奇 、不牟取暴利 ,让消费者享受到平价实惠 。
构建保供稳价长效机制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
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关乎发展和安全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鉴于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 ,各地各部门不断压实责任 ,构建保供稳价长效机制 ,守稳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据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局创立的大型商超、医药流通企业价格采集机制,每周都会汇总分析价格督察检查情况,紧盯少数药店在售卖防疫物资中存在明码标价不规范 、虚假折扣促销等价格违法行为和少数生鲜门店 、集贸市场肉蛋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一旦出现企业晚报数据等现象,该省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将与企业及时沟通。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今年将针对教育 、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 ,组织开展“稳价格惠民生”治理违规收费专项行动。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价格监管的同时 ,继续保持对防疫物资和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高压监管态势,严厉查处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
“当前,各地各部门应重点应对价格异常波动 ,建立健全突发应急调控机制 、应对物价上涨的民生保障机制。”胡迟建议,应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特别是抓紧制定保供稳价方案预案 ,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畅通“最后一米”配送通道 ,确保供应不脱销 、不断档,市场价格平稳 。此外 ,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农产品交易会、电商平台 、直播带货等形式 ,促进产销衔接 。强化储备调节 ,加强市场监管,合理引导预期,防止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