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 ,大雪 。从南到北,稻谷 、玉米 、大豆 ,三大秋粮全面进入收购高峰。秋粮收购总体情况怎样?遭遇雨雪天气地区 ,如何做好烘干收储为农服务?中晚稻价格回落地区,最低收购价如何发挥托底作用?这是公众特别是粮农的关心事 。
秋粮三大类 :价格总体形势咋样
秋粮,主要包括稻谷 、玉米 、大豆 ,从上市时间看 ,先是南方稻谷,然后是华北玉米,最后是东北的稻谷 、玉米和大豆 。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7日发布数据,9月中下旬以来 ,秋粮收购由南向北陆续展开 ,正全面进入高峰,进展总体顺利 。截至12月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310亿斤,与常年水平大体相当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说,秋粮开秤以来收购价格总体较为平稳。由于稻谷市场供应充足 ,价格以稳为主。主产区中晚籼稻、粳稻收购均价每斤分别在1.33元 、1.36元左右 ,与开秤价格基本持平 。玉米收购均价每斤在1.27元左右 ,其中,华北在1.35元左右 ,东北在1.24元左右 ,均较开秤价格略有上涨 。
国产大豆走出独立行情 ,去年以来上涨较多 ,与进口大豆拉开更大价差 ,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保护种粮积极性。国产大豆开秤以来 ,收购价格小幅上涨 ,目前收购均价每斤在3.02元左右 ,比开秤价格上涨1毛钱左右 。
收购进度方面,呈现“稻谷稍快 、玉米略慢、大豆持平”特点。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403亿斤 、粳稻362亿斤 ,进度均快于去年;累计收购大豆23亿斤 ,与去年进度相当 ;累计收购玉米522亿斤 ,比去年略慢一些 ,但也达到近几年同期平均水平。
秋来多雨雪 :如何帮农民安全储粮
近一段时间以来 ,东北多次发生大范围降雪,对粮食购销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各地积极应对近期雨雪天气影响 ,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帮助农民做好安全储粮 。
河北印发防霉变指引 ,引导农民采取多种形式通风干燥、降温降水;内蒙古号召农民清雪倒垛,印发指南指导农民安全保粮 ;辽宁印发紧急通知 ,深入一线对粮食收购及质量情况进行摸底 ;吉林组织技术人员入村入户 ,帮助农户清雪通风,对安全隐患大的乡镇村屯实施点对点包保 。
针对部分地区持续降水,极易造成粮食发霉变质等迫切问题,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采取帮扶措施,尤其对不具备存放粮食条件的农户 ,提供有针对性收购方案 ,积极协调周边烘干塔对回收粮源进行直接烘干入库,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帮助农户减少损失。
依托“粮食银行”并向农户提供“代烘干 、代保管”服务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将农民“存粮在家”变为“存粮到库”模式 ,既有效减少了粮食损失 ,每公顷还可帮助农户增收1500元以上 。
确保粮农利益 :政策性收购咋托底
随着中晚稻上市量逐步增加 ,部分地区价格回落至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下。目前6个省份启动了中晚稻托市收购 ,有效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为中晚籼稻每斤1.28元 、粳稻每斤1.3元。
秦玉云说 ,有关部门先后批复同意安徽、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等6省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 ,各省共确定第一批收储库点1100多个。中晚籼稻托市收购主要集中在安徽,粳稻收购全部在黑龙江,为更好地满足农民售粮需要,近期两省又增加了第二批收储库点共106个 。
中储粮集团公司7日提供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累计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453.6万吨 ,同比增加400多万吨,其中收购中晚籼稻125.5万吨 、收购粳稻328.1万吨 ,较好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
中储粮还大力推广运用“惠三农”综合服务平台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提前预约,减少排队聚集 、方便售粮。今年以来 ,通过“惠三农”预约售粮的车辆数达到49.35万车 ,售粮总量达到1688.6万吨 ,做到了数据多跑路 、农民少跑腿 、快售粮。
做好粮食产后服务 ,对减损增收至关重要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下 ,秋粮上市以来,山东280家产后服务中心帮助农户清理烘干粮食100多亿斤 ,节粮减损4亿斤;四川353家产后服务中心清理烘干粮食20多亿斤 ,节粮减损1.4亿斤 ;江西326家产后服务中心覆盖近1400个乡镇、530万农户 ,预计带动农民增收超过3亿元。(记者王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