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的京集团350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报道

新华社:来之不易的“转正”——中央企业奋战稳增长纪实 发布时间 :2020-10-22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赵晓辉、王希 、刘羊旸 、姚均芳)中央企业 ,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 。
 
      从一季度同比下降11.8% ,到三季度实现正增长 ,央企经历“疫情大考” ,营业收入逐季回暖 ,走出了喜人的上扬曲线 。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凝聚着央企直面危机、主动求变的努力 ,也为中国经济实现稳定恢复增长作出了贡献。
 
      直面危机 打好经营保卫战
 
      营收下滑11.8% ,利润下滑58.8% ,26家企业净亏损……疫情来袭时 ,这是近百家央企的首季业绩数据 。
 
      “尤其2月份,全部央企净利润从每月千亿元左右降至5亿元。”回首当时 ,一位央企负责人感慨不已 。
 
      一边抗击疫情,一边复工复产 。疫情的仗要打赢 ,促进经济发展的仗同样不能输 。
 
      一季度 ,石油石化央企遭受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的双重打击 ,经营压力骤增。
 
      “包子卖得比面粉还便宜 。”中国石化党组宣传部部长吕大鹏形象比喻说 ,“原油进口周期长达两三个月,国际油价暴跌之际 ,之前高价进口的原油经过一系列加工,却要以当期低油价价格出售,而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又骤降 ,企业日子很不好过 。”
 
      非常之时 ,当有非常之举 。3月23日 ,中国石化宣布,在全系统启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优化化工产品结构,增产高附加值产品 ;灵活调整柴汽比,调整出口结构 ,提高出口效益;大力压减成本……十项重点措施创效超过100亿元 。
 
      疫情突袭 ,百业艰难,航空业首当其冲 ,客运量急剧萎缩。中航集团选择了“主动求变” 。
 
      “虽然客运量下降较大 ,但货运需求旺盛” ,瞅准这一变化,中航集团采取灵活举措 ,改装部分机型 ,开通近40条“客机货班”航线……逐步走出经营困局。
 
      除了临时应变 ,拓展新增长点 、抢抓新机遇 ,成为很多央企的选择 。
 
      “中国移动不仅加快5G建设,还将业务向更广阔的信息服务拓展 。”中国移动财务部副总经理陈静说,“移动云”今年收入已超过50亿元 ,同比增长5倍 。
 
      智慧工地 、高科技厂房 、智慧停车云平台……尽管疫情以来中国建筑集团海外项目收入下滑较快 ,但国内项目在科技赋能下展现出新的生机 。
 
      6月25日,我国西南地区首个污泥耦合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在华能珞璜电厂正式投运。发展清洁能源、煤炭清洁利用 、进军核电领域……中国华能集团在转型升级道路上突破不断。
 
      疫情之下 ,央企着力深挖潜力 ,降本增效 。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运载火箭总装厂,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今年任务总量刷新了纪录。“总装厂加班加点抢回因疫情耽误的时间 ,并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目前各型号重点任务均按计划完成。”这家企业的副总经理白景彬说 。
 
      在中化集团下属的泉州石化 ,降成本已深入到装置生产的点点滴滴 。仅“常减压加热炉理论配比燃烧优化”这一技改项目 ,预计每年可节约成本120万元。“集团今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均同比下降近15% 。”中化集团战略执行部副总监孙岩峰说。
 
      最新数据显示 ,三季度央企收入 、效益“双双转正”,月度净利润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企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带动辐射 稳住发展“基本盘”
 
      10月19日 ,国机集团旗下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片繁忙景象 ,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加紧生产“东方红”拖拉机。
 
      今年前8个月,这家国内农机行业龙头企业营收超70亿元 ,各类农机产品销量均有较大增长 。
 
      佳绩背后,是中国一拖快速助力全产业链复工复产的努力:协调解决供应商遇到的原料供应 、物流运输等158个关键问题 ;为40多家供应商提供防疫物资……
 
      “复工初期 ,一拖安排专人每天到生产现场和我们对接 ,还第一时间支付货款 ,帮我们渡过难关 。”一拖供应商、金世纪(洛阳)车轮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承华说。
 
      承担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研制任务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率先实现复工复产 。“我们下游有460多家供应商 ,通过任务牵引带动,主要供应商平均复工率从2月初的30%提高到4月份的80%。”五院502所党委书记黄献龙说 。
 
      作为大国经济“顶梁柱”,央企充分发挥影响力、带动力 、辐射力 ,努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发展“基本盘” 。
 
      稳就业 ,保民生 ,不少央企打出“组合拳” 。
 
      云南鲁甸 ,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项目二期配套工程正收尾冲刺。今年国庆假日 ,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二局施工人员仍坚守岗位 ,32岁的周应先就是其中一员 。
 
      原本在家务农的他,举家搬入卯家湾后参加了中建二局开办的农民工夜校 ,学习了混凝土浇筑等技术 ,并在项目上找到了工作。现在 ,周应先成了砌砖组工长 ,月工资涨到近9000元 。
 
      吸纳高校毕业生2.7万人!社会招聘3.3万人 !组织200余万农民工返岗 !连日来,中国建筑传递的新信息令人振奋。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涉农央企不断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我国最大的农粮企业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在粮食主产区推广“粮食银行”——吸收农民手中余粮为“储蓄” ,“储户”可凭“存折”随时提取 、折现的新型粮食经营业态 ,助力农民解决收储、售粮等难题 。
 
      “以订单农业为引领 ,我们提供的收储、农事 、金融等全产业链服务 ,近5年累计服务面积超1000万亩、累计收购粮食超1000万吨。”新葡的京集团350vip贸易农业产业化部总经理陈涛说。
 
      稳投资 ,稳预期 ,一批央企承担的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前三季度,央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3%,创年内新高 。
 
      谋篇布局 拓宽增长新空间
 
      在宝钢股份上海宝山基地冷轧C008热镀锌智能车间 ,两台机器人正按程序搬运样板 ,给钢卷贴标签 。
 
      “机器人的到来 ,让我们从机械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有了更多时间研究专业问题 。”车间热镀锌工邢云朋说。
 
      智能化升级后 ,宝钢股份冷轧厂劳动效率提升30%,产能提升20%,加工成本下降10% 。
 
      为顺应智能化 、数字化新趋势,宝钢股份以智能工厂为载体推进智慧制造,创建了全新的钢铁制造服务生态系统 。
 
      越来越多的央企正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向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
 
      屋顶是光伏电站 、5G基站和北斗基站,屋内是储能电站、数据站和汽车换电站 ,屋外是电动汽车充电站——
 
      今年9月刚完成升级改造的国家电网合肥始信路“多站融合”示范站 ,原来是个公交换电站,按照数字新基建的发展方向 ,以信息 、融合、创新基础设施为重点 ,建成了国内首座“七站合一”充换电站 。
 
      这是国家电网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以数字技术为传统业务赋能的典型案例。
 
      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央企正抓住新技术的风口 ,实现转型升级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繁忙的宁波舟山港 ,轮胎吊远程操控通过5G专网部署 ,由“一人一吊”转变为“一人多吊”,司机工作效率提升了3倍至4倍,工作环境也由恶劣的高空转到舒适的办公室。
 
      “5G将成为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中国移动5G专网已经落地了15个细分行业,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总经理刘坚说 。
 
      谋篇未来 ,必须立足于创新 。
 
      截至2019年底,央企拥有有效专利约77万项 ,在载人航天 、特高压输变电 、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
 
      当前,疫情在全球尚未得到控制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距离2020年收官仅剩两个多月,实现全年改革发展目标 ,央企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 、主任郝鹏表示 ,我们将指导中央企业克服困难咬紧全年目标任务 ,全力抓好经营发展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加强同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 ,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 、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 ,为稳定经济运行作出重要贡献。(参与采写 :李荣 、高亢、张浩然)
 
编辑:谭慧婷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