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的京集团350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国资动态

经济日报:国企做强做优做大靠改革 发布时间 :2017-03-29

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29

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归根结底要靠改革。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锦标赛鸣哨起跑,如何跨过挡在改革前的董事会制度形改神不改 、国企分类不明等门槛,成为改革能否提速的关键。此外 ,还要进一步提振民资信心,调动国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真正让国企打开大门,让民资走进来——

近来 ,国资国企领域改革利好频出。中轻集团和中国保利、中国核电和中国核建合并重组蓄势待发,中国神华大比例分红 ,“国家级”基金入股中国国航 ,中国五矿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方案有望获得批复。多省市纷纷制定2017年相关改革细化方案和试点计划,不少省份明确路线图时间表。

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归根结底要靠改革。今年国企改革将从哪里突破?如何改善国企的经营效率?从国资国企和各地改革步伐看,新一轮国企改革锦标赛已经“鸣哨”,成果究竟如何让人期待 。

公司制改革将迎收官之日

国资委主任日前表示 ,2017年要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积极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 ,支持中央企业间 、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间交叉持股,大力推进改制上市工作 。

据了解,目前中央企业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超过92% ,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68% 。董事会建设进一步深化 ,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达到85家,外部董事人才库增加到389人 ,专职外部董事增加到26人。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早在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就被首次提出。本次国资委表态,意在以央企为表率 ,让各地方国企改革进度跟上步伐 。这也意味着这项改革将迎来收官之日 。

“尽管尚未完成公司制改革的企业不到一成,但任务仍非常艰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表示 ,尚未改革的企业基本都是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集团 ,或被兼并重组后的二 、三级企业,资产规模大 、业务范围宽、地域分布广 ,清产核资 、资产评估的工作量非常大 。此外,尚未改革的国企存在较多土地、债权债务、人员安置等问题,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非常不容易 。

公司制改制已经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只有跨过最后几道门槛 ,改革任务才算基本完成。李锦表示 ,当前挡在改革前的几道门槛,正是董事会制度形改神不改 、国企分类不明确等问题。

“公司制改革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达到年度目标,更是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市场化运营体制 。”李锦说。

袁东明表示 ,公司制改革可以说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要确保今年完成公司制改革,对于改制企业而言,必须高度重视 ,要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时间表 、关键节点 ,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持续推进垄断领域开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电力 、石油 、天然气 、铁路、民航、电信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可以说 ,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是重要的改革举措之一 。然而 ,在少数地区、民间资本对国企混改反应平平、热情不高。多位民营企业家表示 ,他们既怯于市场“水太冷”,又忧于政策“心没底” 。

对此,李锦表示 ,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国有企业不肯开门,民营企业不肯进门的现象,让混合所有制改革处于僵局状态 。“尤其是几大垄断行业 ,更是雷声大雨点小 。坚持混合所有制 ,应该是资本的混合,主调应是国企和民企的资本组合 。关键并不是纠结控制权,而是要解决经营权的问题 。”李锦说 。

垄断领域开放具体可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国企混改下的资本开放 ,二是放开市场准入的行业开放 。目前这两项开放都在推进 ,但确实也存在不少障碍。

“一些垄断性国企规模大 、效率低 ,尚不具备整体混改和上市的条件 ,还有些分拆混改或增量混改涉及行业利益的调整 ,降低或放开市场准入需要行业整体改革。”袁东明表示,进一步推进垄断领域开放首先要加快行业整体改革,要切实按照中央要求实行以政企分开 、政资分开 、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为资本开放和行业开放奠定基础。此外 ,要处理好存量混改与增量混改 、整体混改与分拆混改的关系 ,充分调动垄断国企自身推进或参与混改的积极性 。

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

近日,山东省国资委工作会上明确了剥离办社会职能的明确时间表 。今年年底,山东省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要完成过半;到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从2019年起,国企不再以任何方式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成本高 ,按照相关方案,这笔资金将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分担 。山东省财政厅巡视员文新三透露 ,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基础上 ,今年山东财政部门还将进一步发挥好相关资金的综合协同效应。

但是 ,要彻底卸掉国企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包袱并非易事。以老工业省份辽宁为例,据初步测算 ,仅解决地方国企厂办大集体问题 ,成本就达300亿元至500亿元,如果加上剥离“三供一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处理空壳企业等任务,费用更是天文数字 。

此轮中央出台的“1+N”系列文件中 ,将卸掉国企历史包袱作为改革重点之一,旨在既帮国企减轻负担,使其“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又为产权改革扫清障碍。

“国企办社会职能的负担问题,不利于国企走向市场化 。政府要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再加上企业和职工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李锦表示,东北华北的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当地政府财力不足 ,使得问题难以解决 。

对此 ,袁东明建议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应该与斩断 、自我发展、加强监管以及社区建设相结合 。对于没有政策依据 ,且所依附的经济社会环境又发生重大变化的,应不再界定为历史遗留问题 ,以防止新的企业办社会职能不断继续产生 。对“三供一业”等具有产业性质的办社会职能,可以行政式移交 ,也可以产业化运作 ,对生活服务类职能必须保留的,国资管理部门要监督其加强成本考核 。对暂不具备分离条件的地区,如边远矿区 、老工业地区等 ,中央和地方要创造条件,将分离国企办社会问题与地区内旧城改造 、城镇化建设等事项结合起来 ,统筹安排 、分步推进 。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