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6-04-13
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 ,政府只能为优化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国企盈利能力的提升关键还要看自身的创新与改革
今年一季度,酒钢集团公司利润 、收入 、产值以及费用全面完成预算目标 ,环比减亏35.9亿元 。特别是3月份,酒钢实现盈利2000余万元 ,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亏损局面 。此前 ,中国铝业发布业绩预告称,2015年度经营业绩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预计为两亿元左右 ,走出了“亏损王”的阴影 。
2015年 ,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高企 ,企业经营环境十分严峻 ,所面临的挑战可谓前所未有 。酒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铝业能够扭亏为盈实属不易 ,让市场看到了更多国企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扭亏为盈的希望 。2016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 ,政府只能为优化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国企盈利能力的提升关键还要看自身的创新与改革。
创新是国企盈利能力提升最根本的路径 ,既可以大幅提升产品与服务附加价值,也可以显著增强产品与服务竞争力 ,有效拓展企业盈利空间 ,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盈利能力才会更持久 、更可靠 。但现实却是 ,当前 ,我国企业整体研发投入偏低 ,尤其是国企,对研发投入重视不够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28 ,其中,国企为1.14 、民企为1.83,与世界领先跨国公司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还有很大距离。因此 ,国企要想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
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核心是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盈利点。国内外有不少凭借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范例。在我国 ,民企在这方面一直比较活跃 ,杭萧钢构就凭借主动的商业模式创新于2015年实现净利润增长1.2倍。我国国企也应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 ,大胆探索 。
目前,国企仍存在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 ,比如,生产要素配置与使用效率需要提升 、灵活性与积极性尚有不足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出路在改革 。除了国企结构调整 、股权多元化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应继续深入推进,同时也应加快内部改革的步伐。一方面 ,应着力开展资产布局调整 ,加快不良资产尤其是僵尸资产处置,优化投资结构 ;大力整合企业各类生产要素 ,持续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还应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不断深化管理改革,通过对标管理等方式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完善有利于释放灵活性与激发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确保国企能够更好应对来自民企与外企的竞争 ,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实现盈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无疑是释放国资活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改革试点之一,中国建材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进行了成功探索,有关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
本文章摘自《经济日报》 。
作者系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