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祝君壁 发布时间:2015-08-27
尽管顶层设计方案尚未出台,但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 ,发展混合所有制、优化国资监管体系成为改革重点 。地方国企改革已经渐次展开——
22省份出台改革方案
省级地方政府正在加快落地国企改革措施 ,部分地级市也在制定国企改革方案 。国企改革将形成新热潮,地方国企改革也将进入阶段性加速期
据统计 ,目前已有22个省区市出台国企改革方案 ,地方国企改革正在全面铺开。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以来 ,不仅省级地方政府正在加快国企改革措施落地 ,部分地级市也在制定国企改革方案 。可以预计 ,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下半年国企改革将形成新热潮 ,地方国企改革也将进入阶段性加速期。
去年11月 ,广东印发《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具备试点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 ,以点带面推进改革 。截至今年8月17日,广东省属国企旗下已有5家上市公司相继停牌,其中广弘控股发布公告称停牌与控股股东正筹划混改事宜相关 。广东省国资改革以点带面的策略已逐步落实,改革正式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
继上海市率先发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后 ,今年6月11日 ,上海浦东新区发布国资国企改革“18条” ,提出加快发展混合经济,推动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择优引入战略投资者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浦东开发建设 。同时 ,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提高资产证券化比例,加快上市公司产业转型步伐 ,提升国有资本影响力和行业地位;促进国资高效流动,打造适合浦东特点的综合国资运营平台 ,跨主体 、跨系统整合资源,开展资本运作 ,实现股权有序流动 。
继2014年8月5日公布《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企业国企改革的意见》之后 ,今年3月10日,北京市印发《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对国资改革任务给予了详细部署。方案提出,出台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实施规划和配套政策 ,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市属企业与中央企业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发展 ,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率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年底以来,我国包括省级和地市级在内的地方政府共发布近30份地方国企改革方案 。
混改成多地改革重点
发展混合所有制成为多地国企改革方案重要内容。在22个省区市公布的国企改革相关意见中,有4个省份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指标
发展混合所有制成为多地国企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其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中提出 ,到2015年,广东要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 ;到2017年 ,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70%。在22个省区市公布的国企改革相关意见中 ,也有4个省份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指标 。
重庆市提出,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使“2/3左右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江西省提出 ,到2020年使70%左右的国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浙江省提出,通过3年至5年使“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达到75%”;河南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混合所有制企业比重达到80%以上。
近期 ,广东省首家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广新控股集团所属企业中山广新柏高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中山柏高”),通过一年的“联姻”“混改”,已实现预期目标 。目前中山柏高的产品开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采用国内最先进工艺和材料 ,发布了混改后推出的新一代产品——大理石木地板。据亲身参与“联姻”的天生集团董事长 、中山柏高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松泉称,一年来 ,中山柏高与广州天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 、广州天煌柏贸易有限公司两家民营企业的混改进展相当顺利,“国企和民企在战略布局 、运营等方面均达成了高度共识 ,此次国企和民企的‘联姻’已取得预期效果。”不过林松泉也表示 ,当时作出入股国企的决定是相当谨慎的,“其实并购不难,但并购之后整合的难度大,整合成功的案例还不多。”
优化国资监管体系
有的省份提出 ,依照政企分开 、政资分开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将会从管资产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
在即将出台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将国企进行分类,按照分类进行监管 。据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介绍,目前关于公益性和竞争性国企的分类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 ,将遵循市场化的原则 ,一方面在保障产业安全前提下 ,将在国企分类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竞争性国企将进一步向民企等多种所有制资本敞开大门 ;另一方面 ,国企的并购重组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不仅国内市场上的兼并重组加速 ,海外布局也将循序推进 。”李锦说 。
在各地公布的国企改革相关意见中,大部分都提到了分类监管的内容 。有的省份提出 ,依照政企分开 、政资分开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将会从管资产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
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地位作用,大部分省份将国有企业分为3类 。其中 ,北京 、甘肃 、湖北、江苏等9省市采用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的标准分类;广西 、黑龙江 、湖南 、辽宁4省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类 、功能类和公益类 ;宁夏则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营利类 、功能类3种类型。此外,广东省将其国有企业划分为准公共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四川省将国有企业原则上分为功能性 、竞争性两种类型 。
对于以何种监管政策来管理不同分类性质的国有企业 ,各地也都明确了相关规定。部分省市对于公益类国有企业,以及含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管网 、市政公用运营资源等重要民生领域企业 ,采用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公司组织形式;对于功能类国有企业,含政府投融资平台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重要资源开发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企业,保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对于竞争类国有企业,按照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进行放开 ,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保持国有控股。
此外,各地国企内部的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 ,包括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 ,继续扩大员工持股,推进企业整体上市 ,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 ,以及稳步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
(本文章摘自8月27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