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14 原文作者 :徐惠喜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 、投遍非洲—中企对非投资研讨会 、中国国际投资洽谈会…… ,近段时间以来 ,各种以中国对外投资为主题的会议接连在北京召开 。其中透露出一个清晰的信号 :中国企业摩拳擦掌“走出去”、世界各国招商引资中国行。
这些会议召开的一个共同背景,就是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投资大国 。我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报告均显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去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已连续两年名列世界第三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6600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一位 。当前,中国对外投资呈加速增长趋势,世界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对外投资前景 ,期待分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红利。10月29日,南非公共企业部部长马格瓦尼斯赫和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首席代表赖世平不约而同向中方发出邀请:“欢迎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兴业 。”
当前 ,全球经济依然低迷 ,各国对外国投资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与此同时 ,中国对加大对外投资有着现实需求 。从宏观层面讲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外汇储备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已达3.89万亿美元,承受着美元贬值的压力,因此,扩大对外投资既是减压良方 ,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从微观层面看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 、环境资源压力加大,许多国内企业亟须寻找海外发展机遇。同时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更加便捷,到国际市场投资的意愿也比以往更高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将进一步提速中国的对外投资。
供需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对接 ,使得中国对外投资步伐迈得更稳更快 。
先看投资主体 ,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已由最初的“国营企业唱主角 ,民营企业敲边鼓”转变为“国企民企并重”。我国商务部统计显示 ,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中 ,非国有企业占比已达45% ,中小企业渐成对外投资主角 ,企业自主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 。
然后看投资区域分布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趋于广泛化、合理化,由最初的集中在地理相邻、制度相近的区域 ,逐步向跨区域、跨文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海外投资既有李克强总理主推的“高铁外交” ,也有引人注目的核电 、金融合作,中国在新兴市场的投资也让人耳目一新 。
再看投资行业。中国对外投资逐步从低端技术部门流向高端技术 、高附加值行业 。目前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金融业 、采矿业 、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截至去年底,上述5大行业累计投资存量已达5486亿美元 ,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3% 。展望未来 ,中国一些具备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海外投资的主力军。
如今 ,在对外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 ,中国还有许多功课要做。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 ,中国在改革外资管理体制的同时 ,也应推进对外投资体制的改革,制定新的对外投资战略,即通过集群式、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对外投资在更高层次上利用 、整合国际资源 ,最终建立自己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 。为此 ,我们应积极参与高标准的双边及区域投资协定谈判,通过互惠方式,在市场准入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安全环境 。
(本文章摘自11月10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