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的京集团350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国资动态

    专访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 :“大块头要有大智慧” 发布时间 :2013-10-17

    时间:2013-10-15  原文作者 :新华网
     
    对于上半年利润增长18.2%的靓丽数据 ,黄淑和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应该肯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和央企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但更应想到下半年及未来,央企的发展环境仍十分险峻 。

    早年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从事综合经济工作的黄淑和,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一种本能的敏感,他认为应该将央企的发展放到更大的经济背景中去考量 ,在中国传统经济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大背景下 ,央企必须居安思危。

    他不止一次地提醒各中央企业的负责人,央企的传统比较优势同样正在逐步丧失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转型,转型升级这道坎,国资委管理的113家央企每一家都要迈过去 ,谁迈不过去谁就将被市场淘汰 。这些年国资委利用考核这个指挥棒力促转型升级 ,比如“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就是最为明显的一条政策。

    历经10年宏观经济管理和10年国有资产监管的黄淑和认为,当下中国经济正在爬大坡 、陡坡 ,当前最为棘手的四大课题是“转型升级”、“地方债务” 、“房地产”和“金融改革” 。未来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要坚持“改革”和“开放”这四个字并体现新的智慧 。

    具体到国资监管领域,黄淑和认为央企要清理包袱轻装上阵,深度进行自身改革及管理提升 ,进一步转变自身体制机制 ,实现转型升级。如能做好这四篇文章,央企将保持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力,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 ,可能需要若干年的砥砺奋进。
      
    “18.2%”的欣喜与隐忧

    2013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是6315.2亿元 ,同比增长18.2%;与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4.7%及全年同比增长2.7%相对照 ,确实是一个靓丽的数据 。但黄淑和提醒央企,这样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要认清背后原因以及未来的艰巨形势 。

    《财经国家周刊》 :整个央企的经营形势较为困难,从2013年上半年的央企发展情况看,运行的数据显得比较好 ,你如何评价今年以来的央企整体运行情况 ?

    黄淑和 :去年的增长我们确实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今年总的感觉也是很不容易。但是不管怎么样 ,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央企保增长,有力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 。央企都是“大块头” ,这一块儿要是出大的问题 ,整个国民经济受到的影响都不会小 。

    从今年上半年的央企运行指标来说,我概括为三个“稳”:一个是平稳发展 ,累计营业收入是11.4万亿元 ,同比增长9% ;第二个“稳”是经济效益,上半年央企实现的利润总额是6315.2亿元 ,同比增长18.2%,其中的净利润是4703.5亿元 ,增长20.7% ;第三个“稳”是成本增速基本企稳 ,上半年央企的成本费用总额同比增长9%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7个百分点 。

    对于上半年的这些数据,我们并没有沾沾自喜,要看到这个数字的背后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多方面因素。主观上来讲 ,央企确实很努力 ,做了大量的工作 ,概括来说是七大工作 :第一,降本增效 ;第二 ,抓市场开拓 ;第三 ,做了风险防范 ,止住了一些“出血点” ,清理低效 、无效的资产;第四 ,聚焦管理提升;第五 ,力促结构调整 ;第六 ,引导科技创新 ;第七,鼓励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化经营。

    这七条措施是国资委从年初开始着力推动的系列工作。比如其中的“降本增效” ,我们要求企业把成本的降低层层量化 ,量化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 ,总的来说,我们过去生产管理还是比较粗放,一挤还是可以挤出一批成本。

    客观方面 ,一个是因为去年央企的基数比较低 ,今年上升的速度就快一点;第二个 ,有些生产资料价格作了一些调整。此外 ,在新一届政府产生的大背景下 ,地方上的投资客观上还是增加的 。因此,对利润增长“18.2%”这个数字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现在我们眼睛盯的应该是下半年度的情况 ,我估计要达到国资委提出的目标 ,央企将很不容易 。

    《财经国家周刊》:营业收入增长9%和利润总额增长18.2%的背后 ,113家央企的经营业绩的内部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到底是哪些企业相对好 ,哪些企业相对弱 ?对于一些严重亏损企业我们主管部门有怎样的应对之策 ?

    黄淑和 :这些数字已经成为过去 ,我们搞经济的脑子要清醒,要看到下半年的艰苦程度不会亚于上半年 。我们几家大的亏损企业,短时间内要走出亏损的困境并不容易 ,现在国资委派了专门的力量去和企业一起查找 、分析原因。

    我提出了三句话 :号好脉 ,开好方,服好药。我们要跟企业一起分析解决问题。航运企业比如中远 ,大的环境就是整个航运业现在不景气,世界范围内运输量增长缓慢 ;同时企业挣的辛苦钱 ,又要拿出一大部分去付息。

    再比如中国铝业,企业生产的“大路货”产品比较多,而民营企业人员少 ,而且经营灵活,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如何与他们竞争呢 ?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型 ,否则没有办法生存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是发展趋势没有把握好 ,像电子类产业就没有及时跟上产业发展步伐 ,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 ,很多企业基本处在维持的状况。

    我们要看到还有一批企业非常不错。在充分竞争的产业领域 ,比如招商局、华润 、中化等 ,任何垄断都没有 ,但是一年也能挣出100多个亿 ,应该讲实属不易 。另外也有一批企业虽然利润不是很高 ,每年挣20 40亿 ,但可贵的是收入在逐年上升 。

    我认为 ,所有收入逐年上升的企业都有其自身特点 ,我总结有这么几条 :第一,始终坚持发展主业并且很有特点 ;第二 ,拥有一批出色人才;第三 ,企业管理比较精细 ;第四 ,风险防控力度较大;第五 ,决策机制比较科学 ;第六,队伍凝聚力比较强。

    眼下央企有两极分化的趋向,好的越来越好 ,差的越来越差 ,而且差的企业可能要处于“困难长期化” 。现在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挣一点钱相当不容易,像宝钢是最好的企业 ,管理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现在世界排名还是前几名,但是效益也在逐步下降。

    国资委成立以来这10年中 ,应该说央企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拆开来仔细看一看,央企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 ,企业发展不够平衡 、发展方式比较粗放 、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管理不够精细 、效率不够高、历史包袱比较重,等等 。这些都是下一步国资委和央企要加快解决的问题 。

    央企所处的时代

    央企监管并非只是在国内经济框架内的加减乘除 。黄淑和认为 ,央企负责人更应心胸开阔 、眼光放远 ,国际大环境的判断与央企成长休戚相关 ,在国际经济大背景下完成转型升级,才有融入全球 、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可能 。

    《财经国家周刊》 :你所讲的央企所处的经济大环境中不稳定 、不确定因素具体指哪些 ?你早年从事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工作 ,这些年又一直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国际经济大环境 ?

    黄淑和:央企未来发展的不确定 、不可预期的因素应该不少。我们的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预测要3到5年才会复苏,我的预测要更为严峻一些。

    我当时对央企负责人讲的时候用的措辞更加刺眼——“准备第二次过冬” ,我本来说要做好至少5 7年的困难准备 ,后来想想太多了 ,还是说了3 5年,从现在来看 ,5年已经快过去了 ,复苏并不顺利 。

    那次敲警钟是敲给很多央企领导的,敲得比较重 。因为我过去在国家经贸委工作很长时间,就是搞综合经济工作,所以现在我也一直在跟踪整个经济运行趋势,有些指标一看就可以看出端倪 。

    对于现在的世界经济形势 ,我看了很多资料,社会上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总的看法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建立起来 ,过度依赖负债推动需求增长的机制没有得到改变 ,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深度转型调整期,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起色 。

    在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我大的感受是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 。现在国际贸易壁垒日益明显 ,西方对我们国有大企业形成了挤压之势。

    此外 ,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贸易规则发生变化,将来我认为要注意到“三个规则”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一个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第二个是应注意BITC(《中美双边投资贸易协定》) ;另外一个是TTIP(美国与欧洲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对这些规则应该尽早研究 ,抓紧准备应对之策 。

    从中国经济大环境看 ,现在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紧要的时期。为什么呢 ?中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在慢慢丧失,各种生产资料的成本在逐步上升 ,盈利空间逐步被挤压 ,而产业走向中 、高端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所以现在是高端这边还迈不上去 ,既有的一边又被慢慢挤压和步步紧逼了。

    我感觉中国经济下一步的核心是转型升级 ,这是中国经济的一道大坎 ,同样也是央企的一道坎 。我早已经对央企发出警告 ,我们的113家央企,没有一家可以置身其外,谁迈不过去 ,谁将迟早被淘汰。

    我们应该坚定信心的是,一个国家一定要有自己的大企业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大企业支撑 ,经济块头再大 ,长久竞争力也不会强 。以韩国为例,韩国的经济块头 ,我看广东省再有几年 ,总量差不多可以追上,但韩国的几个大企业一撑 ,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就比较强 。所以 ,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大企业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央企之间合并不断,下一步央企的联合重组是否会加速 ,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行业 ,国资委有哪些新的重组思路 ?

    黄淑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不能搞“全产业链” 。因为所有的跨国公司最核心的 ,一条是研发,一条是集成,其他的产品都脱胎于全球化背景。

    现在还很难讲具体是哪些产业要进行重组 。总体上看,企业资源的整合重组主要体现在三大块:第一块是根据产业链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块就是清理中企低效无效资产,不想干 、干不好的资产,通过产权交易市 。遗谱。央企之间,你不需要的可能是我需要的 ,比如你是搞电的 ,不需要宾馆,但是我搞旅游的需要宾馆,那就把你的资源配置给我,我给你相应的补偿。第三块就是需要国资委推动的整合 ,那就是央企和央企之间的整合重组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方案,因为整合是大动作,所有工作要做得很缜密 。首先是能不能起到1+1>2的效果,其次是是否有利于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是否有利于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好的互补优势 。有一些板块 ,国资委也在考虑 ,比如煤化工 、光伏产业等 ,央企你也搞他也搞,可能谁也搞不好 ,应该进行一些整合优化。

    我们应该看到 ,央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我们对央企曾经发出警告 ,央企在低端产品上和民企打价格战,所有央企都要败下阵来 。因此,打不过就要拔腿撤 ,你把低端产品那些资产,卖个好价钱 ,赎回来 ,把钱用在中高端产品上 ,有科技创新的企业要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这样才有出路 。

    央企治理方法论

    10年前国资委成立时即赴国资委任职 ,黄淑和亲历了这些年国资监管和变迁,多年的经历让他在监管时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他不断提醒央企 ,要理性对待产业扩张,更加专注主业 。

    《财经国家周刊》 :你提到不符合企业投资方向的坚决不能搞 ,在现在这种经济形势不太好的状况下 ,很多主业的投资回报率可能很低 ,央企仍是一律不搞其他的产业吗?另外你如何看待央企和民企在产业发展上的关系 ?

    黄淑和 :我们的原则是,不符合主业投资方向的坚决不准搞;过度依赖负债的坚决不许搞,因为你的负债率太高,会成为银行的“打工仔”,现在我们在业绩考核上 ,企业上升到一定负债率的 ,全部给他一个提醒指标 ,提示其要控制负债率 ;投资回报率很差的坚决不准搞,现在我们搞业绩考核也增加了经济增加值的指标。

    我们要注意的是,央企不能有什么都想搞的心态,要把握好与民企的关系 。我们与民企之间不要搞成“你死我活”的关系 ,无论民营还是国有,都是中国企业 ,它的标签上都写着“中国”两个字;第二 ,国企和民企谁做强做优都是中国的骄傲;第三 ,国企和民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中国移动 ,一家中国移动带动了中小企业1000多家 ,包括华为和中兴 ,都与中国移动带动有关。

    央企和民企有一定的互相竞争的关系,但更多的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上次我在全国政协有个发言,就提到我们的民企 ,我看一批高级科技人才回国创办的高科技企业 ,将来不可小觑 ,我也曾对央企讲 ,这批民企将来可能是中国的希望 。

    《财经国家周刊》 :8月份发布了央企负责人第三任期的考核结果 。从央企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来讲,在分类监管方面,我们会不会有一些新的考核办法出台 ?

    黄淑和 :这几年我们在逐步完善央企负责人的考核机制 ,业绩考核有三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是现在规模类和速度类的指标慢慢变少,更多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指标,我们力求改变央企以往更多追求规模、追求速度的趋向。

    第二大变化就是围绕转型升级 、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在设置了很多指标 ,比如说安全生产出问题 ,要扣分甚至降级;节能减排 ,谁没完成好任务要扣分,自主创新谁得奖要加分,这是引导央企转向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

    第三大变化就是实行了经济增加值的考核。这一点让世界的很多跨国公司都感觉到了中国的巨大勇气 ,在咱们这么大的经济体全面推开,他们都吃了一惊 ,我看一位跨国公司总裁写了一篇文章 ,发表在国内杂志上,标题用的是《伟大的历史跨越》 ,国内专家评价说这是管理的革命 。

    《财经国家周刊》:2013年也是你来到国资委任职第10年,应该说你亲历了整个国资委的组建、监督、管理的全程 ,你如何看待这些年的央企发展 ?

    黄淑和:我的职业经历一直都是在搞经济 ,80年代在国务院搞开放经济 ,后来到国家经贸委搞工业经济 。再后来就是在国资委搞了十年的国有经济 ,我体会最深的是 ,第一,搞经济 、搞企业 ,一定要实事求是 ;第二 ,要遵循经济规律 ,谁违反规律,迟早有你苦头吃;第三,要换位思考,国资委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想 ,企业要站在国资委的角度想 ;第四 ,要强力支持 ,我知道企业有困难,他们在市场经济的第一线摸爬滚打面临种种压力,要帮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就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来管理央企 。企业有时候走投无路了 ,他有很多困难,我们不支持他们谁支持 ?每一次重大政策的出台 ,我肯定是要找一批央企领导征求意见 ,充分讨论,半真半假的话我不喜欢 ,不管对与不对 ,一定要大家讲真话 。

    从大环境来看 ,我们还是要靠“改革”和“开放”这四个字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靠了四个字—改革开放 ,后30年 ,还是要靠这四个字。现在中国经济处在历史上大爬坡的阶段 ,爬的是大坡 ,爬的是陡坡 。这个坡一定要爬上去,央企同样如此 。

    在我看来 ,下一步央企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四篇大文章。第一个是转型升级,转不了的企业就会被淘汰 。转型升级核心要抓好三条 ,一条是结构调整和优化 ;第二条是加快科技创新,在自主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 ;第三条就是很好地发展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二个是清理包袱,历史遗留问题的包袱要甩掉。国企干了几十年 ,一直背负包袱不能轻装上阵,所以步履蹒跚走得不顺畅;不该干和干不了的包袱必须甩掉 ,这个包袱清理出来以后 ,可以由国资委在央企之间来优化配置资源。

    第三个就是深化改革 ,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良好体制与机制 ,建立一整套风险防范的机制 、用人机制 、分配机制 、考核机制等这一系列机制体制,这个制高点才是央企的竞争力 。

    第四个就是管理提升 ,要由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这四篇大的文章如果能做好,5 6年之后央企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 。但是 ,每一篇文章的完成 ,都需要若干年的持续努力 。

    <<上一篇 下一篇>>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 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为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025-01-13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 重要讲话和关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重要指示精神
      2025-01-10
    •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 迎难进取真抓实干推进高质量发展 更好履行国资央企使命责任
      2024-12-25
    >更多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