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国资动态

    求是 :让三峡工程造福人民 发布时间 :2012-08-02

    时间 :2012-08-02  原文作者 :陈 飞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的成功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治水的百年梦想 ,铸就了水电建设的历史丰碑 。目前,三峡工程已全面转入运行阶段 ,经济社会效益凸现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电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 、水电开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我国面临着水资源 、能源、粮食 、环境等诸多挑战 。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对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 ,大力发展水电 ,有利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 ,位居世界第6位 ,人均占有量2100立方米 ,仅为世界的1/4 。特别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导致供需矛盾突出,部分地区旱涝灾害频发。通过筑坝建库 ,将河流由不可控变为可控 ,对水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优化调整 ,可以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其次 ,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水能资源总量位居世界首位,开发总量仅占技术开发总量的29%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国家能源规划,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 ,一半以上需要水电来完成。同时,水电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峰和储能两大重要特性,可以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

    第三 ,大力发展水电 ,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灌溉农业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 。谡既孛婊45%左右的灌溉面积上 ,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 、80%以上的经济作物和90%以上的蔬菜 。但随着城镇化 、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增长 ,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未来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充分发挥水库防洪 、排涝 、抗旱 、灌溉功能 ,有助于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稳产高产。

    第四 ,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兴修水利 ,建设水电工程,积极主动进行生态修复 ,可以大大减少洪涝和干旱造成的生态灾难,这是最大的生态效益 。同时 ,水电利用水的势能发电,生产过程不污染水、不消耗水、不排放有害气体和固体废弃物 ,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环境污染 。2011年 ,我国水电发电量662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19亿吨 ,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98亿吨 、二氧化硫597万吨 、氮氧化物291万吨 ,环保效益巨大。

    二 、三峡工程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综合功能最多 、工程规模最大的水电项目。历经70年勘测 、设计、论证和17年建设,三峡工程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开始全面发挥防洪 、抗旱、供水、发电 、航运 、生态 、旅游 、渔业等综合功能,有力地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三峡工程提高了长江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三峡工程的全面建成,使江汉平原最薄弱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从而使长江中下游80万平方公里得到有效保护 。2010年汛期 ,三峡枢纽经受了130年来有水文记录的第三大洪峰考验 ,削减洪峰量达30000立方米/每秒 ,累计拦蓄洪水266亿立方米 ,确保了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长江中下游遭遇大面积干旱 ,三峡水库累计为中下游补水220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紧张局面 ,为缓解特大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三峡工程增强了我国能源保障能力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2250万千瓦 ,年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 ,每天发电量约为全国的1/30 。截至2012年6月 ,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5600多亿千瓦时 ,分别送往华东 、华中及南方电网 ,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 ,以三峡工程为中心,已建设完成交流送电线路6519公里 、直流输电线路2965公里 ,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三峡输变电工程,有力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送 、南北互供格局的形成 ,提高了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峡工程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峡工程蓄水后 ,极大地改善了长江流域川江河道的通航条件 ,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船舶运输成本降低1/3以上,能耗降低近2/3 。蓄水以来,通过三峡枢纽的货运量年均增长13% ,2011年突破1亿吨,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三峡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沿江经济发展 。在三峡工程带动下 ,库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城乡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前了近30年 。三峡工程已成为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三峡工程促进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三峡每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1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0万吨 ,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峡工程从建设到运行,全面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开展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 。蓄水后的监测结果表明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没有超出原论证预测范围,库区泥沙及地质水质好于预期。可以说 ,三峡工程是一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工程 。

    三、充分发挥三峡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功能

    管理好三峡工程 ,是全国人民的期盼 。当前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挖掘三峡水资源利用潜能,不断拓展其综合效益,使三峡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工程 。

    不断优化水库调度方案 。与初步设计相比 ,三峡工程的来水等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根据新情况和新变化 ,优化水库调度方案。在汛期 ,加强对中小洪水的调度和运用,实行汛期汛限水位动态化管理 ,在确保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在汛末,争取早蓄水并适当抬高最高控制水位 ,以减少水库蓄水对下游影响 ,并注意在枯水期对下游进行补水 。

    着力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目前 ,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正在逐步形成 ,对洪水 、径流的调节作用日益显现 。要树立全流域的时空观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数据信息系统,以三峡水库为中心对梯级水库群统筹实施联合调度 ,最大限度满足全流域防洪减灾、水力发电、通航运输以及生产 、生活 、生态用水等需求 。

    更加注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 。一方面 ,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严格控制和削减库区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库水质、泥沙监测,完善地质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 ;另一方面 ,要加强实施河道整治等工作 ,尽最大努力做到兴利抑弊,最大限度减轻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维护长江健康 ,实现江河不老 。

    (本文章摘自2012年《求是》第15期 ,作者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

    <<上一篇 下一篇>>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 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为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025-01-13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 重要讲话和关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重要指示精神
      2025-01-10
    •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 迎难进取真抓实干推进高质量发展 更好履行国资央企使命责任
      2024-12-25
    >更多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