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2-07-10 原文作者:何宗渝、王希
6月29日10时03分 ,在遨游太空303小时16分钟后 ,神舟九号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 。曛咀盼夜晌谌龆懒⒄莆湛占浣换岫越蛹际醯墓遥
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海,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新纪录……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国电科……在这些重大科技项目的背后 ,无不镌刻着国有企业的深刻印记 。
“在抗震救灾的一线 ,在航天航空的一线,在自主创新的一线,在‘走出去’的一线,在高风险 、低回报的一线 ,都能看到国有企业的身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说 。
人们依稀记得 ,在1998年国有企业最困难的时期 ,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国企难 ,改革更难 ,“改革脱困”成为20世纪末最为沉重的经济话题之一 。
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改革脱困”后,党的十六大决定启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
从2002年到2011年 ,国有企业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 、利润年均增长22%和税金年均增长17.9%的稳定高速发展 ,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据统计 ,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67855亿元 、实现利润22556.8亿元 、上缴税收29934亿元 ;从2002年到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分别增长了3.8倍、3.8倍和7.2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平均资产收益率分别提高了3.8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
事非经过不知难 。沈阳化工集团总经理王大壮对“改革脱困”时期的一幕幕仍难以忘怀 :“一个个知名企业陆续倒闭破产 ,数以万计的职工下岗,不时还有人上访 、堵马路……下岗让他们很难接受 ,但如果不改革,企业只会越陷越深 ,就是死路一条 。”
“我们通过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把国有经济集中到了大企业层面 ,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淘汰了国有大企业中的5000多家劣势企业,剩下的都是好企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们通过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了这些好企业的外部管理体系 ,而且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其内部机制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 ,所以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改善是必然的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 ,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经济带头响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 ,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质支撑的同时 ,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抗击严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说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表示 ,和国企比起来 ,民营企业相对小而零散 。如果说国有企业承担的是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重担 ,那么民营企业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提供就业岗位和满足人民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但这并不是说国企和民企之间没有竞争 ,两者之间的竞争还非常激烈。”邵宁说 ,比如纺织行业中的华诚集团虽然是中央企业 ,但因为竞争不过民企最终不得不整体破产 。“但这样的竞争是积极的 ,有利于国企民企共同发展和产业长远发展。”
恰恰食品股份公司副总裁李振武告诉记者 ,2001年企业成立时,每天生产700箱炒货,现在每天产量达到了10万箱 ,销售收入也从最初的1.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7亿元,带动了几十万人就业 。“很多民营企业都像我们一样 ,在小行业里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 ,国有经济从“大而全”向“强而精”发展 ,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产业做强 、做精,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资源发展战略产业的优势;通过在不同行业的产业链中与非国有经济形成良性的互动 ,实现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
在外资企业发展方面 ,从2003年至2011年 ,我国共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92.2亿美元。2011年与2003年相比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116.8% 。截至2011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73.8万家 ,实际利用外资1.2万亿美元 ,已20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
目前 ,外商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 、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中外资研发中心已达1600多家 ,从事先进技术研究的近50% ,60%以上的研发中心将全球市场作为其主要服务目标 。
阿尔卡特·朗讯执行副总裁辛睿杰说 ,近年来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在不断完善,中国巨大的内需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是对外资企业巨大的“诱惑”。“我们将一如既往发展在华业务 。”
(本文章摘自7月9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