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2-07-05 原文作者 :齐 慧
4个小时 ,跑完1300多公里的路程 。
6年时间 ,走完国际40年高铁发展历程 。
300公里时速 ,超过风速,超过一般飞机起飞速度……
这些都是中国高铁创造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中国铁路人近10年的积累和努力 。从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 ,巨晓林就是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
巨晓林出生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杜城村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就经过他的家乡 。
1987年3月 ,25岁的巨晓林得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招收农民工的消息 ,报名后他成了一名铁路人。那时修的第一条铁路是山西省境内的北同蒲铁路 ,在巨晓林眼里 ,原来的火车都是蒸汽的、烧煤的,自己能参与修一条电气化的铁路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参与修建的铁路越来越多,从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到时速200公里铁路大提速,再到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铁,铁路速度越来越快 ,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 。
“刚工作时,我听说日本有个新干线,时速210公里,当时就震惊了 ,火车能跑这么快,简直不敢相信。”
2010年7月 ,巨晓林来到了京沪高铁工地上,知道自己参与修建的高铁时速高达350公里时,巨晓林兴奋地说 ,“能修世界上最快的铁路,做梦都不敢想 ,觉得自己是在创造历史。”
来到施工现场,巨晓林发现 ,和以前修的普通铁路相比,无论从技术到设备、从工艺到工具 ,高铁的先进程度都可谓质的飞跃 。
“我国的高铁技术是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 。技术人员不仅要尽快吃透国外的先进技术 ,还要在此基础上 ,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己的高铁技术 。大家吃了很多苦 ,不过,仅仅6年时间,我们就成功了,走完了国外40年的历程,超越了日本 、美国等发达国家,拥有了世界上最快的 、技术最先进高铁,这苦不白吃 。”巨晓林骄傲地说 。
和高铁一起成长的巨晓林 ,也从一个农民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铁路技术专家 。
“现在 ,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 、越来越规范了 。为了火车更安全可靠,速度更快 ,原来铁路上面电线的误差用厘米计算 ,现在用零点几毫米计算 。原来拧一个螺母,都凭手感拧紧 ,现在所用力气都有标准,得用工具测量 ,太先进了。”
2011年6月30日 ,京沪高铁开通,巨晓林坐上了首发的G1次列车。
“看到屏幕显示速度350公里/小时的时候,别提有多感动多骄傲了 ,我为我们国家能有世界上最快最先进的列车而骄傲 ,为我能参与其中而自豪。”巨晓林回顾近年来铁路发展建设 ,感慨颇多 。
2005年6月11日 ,石太高铁全线开工建设 ,中国铁路由此拉开了高铁新线建设的序幕 ,一大批高铁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 、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铁路每天开行高速动车组上千列 ,发送旅客近百万人次。
“在我印象里 ,每年都有很多条高铁线路在开通,也有很多在开工建设,就这样数着数着,不知不觉就在地图上画出了一个高速铁路网。”10年来 ,巨晓林见证了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 、飞速发展的历程。
巨晓林脑海中的网,也是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的中国高铁“四纵四横”规划网 。今年,我国将完成快速铁路网主骨架的高速铁路里程约3500公里 ,届时“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中的“四纵”将基本建成贯通 。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高速铁路更是以其速度快 、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等一系列的技术优势,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铁之所以发展速度如此之快 ,源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铁路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 ,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决策 。在全国人民拥护支持下 ,我国高铁选择了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 ,仅仅用6年的时间 ,实现了中国高铁之梦。
如今,巨晓林又投身于合(肥)福(建)快速客运专线的工作中 ,“我相信,高速铁路在中国会越建越多 、越来越好 ,我也会把我的一生都献给铁路事业 !”巨晓林深情地说 。
(本文章摘自7月5日《经济日报》)